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第二届“引凤工程”活动侧记之一

为梦想,千里行!齐聚首,在江苏!

发布时间:2011/08/15

 

    2011年6月18日,近50名海外留学人员齐聚南京,开始了他们长达十天的在江苏考察之旅。作为全程陪同的工作人员,在这个期间,我倾听了他们在异国他乡求学工作的故事,也了解了他们选择归国创业就业的初衷。总体而言,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参加“引凤工程”的活动,既是对素有鱼米之乡、人文江南的的江苏在文化上的肯定,亦是对逐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江苏投资创业的软环境的认同。10天来高密度、多元化的考察安排,给每个留学人员带来的视觉和思维上的冲击是如此不同,因此任何记录他们的所思所想的描绘恐怕也只是管中窥豹了。作为全程工作人员,我想记录一下他们给我留下的印象,这是怎样的一群海外学人?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怎样的期许和梦想?参加“引凤工程”活动对他们而言究竟有哪些收获?在这10天中,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

回国创业是一种梦想

     与上一届活动相比,参与本届活动的海外学人的层次多元化趋势明显:比如来自纽约州立大学的李克勤教授、来自加拿大康卡地亚大学的张秀普教授,他们有多年海外生活经历并已经获得当地大学的教职;也有曾创业办公司现在回归校园专门研究技术产业化的哈佛学子张海飞;还有在剑桥求学多年,掌握了国外尖端生物医药技术亟需回国将之产业化的孙熠、古春婧夫妇………尽管求学背景、人生经验各有不同,他们此番来到江苏,都带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希望可以在江苏找到适合创业发展的平台。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及理念介绍到国内。

    在国外已经有平稳舒适的生活,为何还要选择创业这样一条看似冒险的道路?“技术是有保质期的!过了这三五年,我们的时机也就没有了!”古春婧博士这么说。她在英国求学近十年,目前从事的肉毒杆菌毒素 A 治疗神经疼痛的新药研究,此项研究是代替传统止疼药和吗啡的重大突破。她个人非常希望将这项尚属空白的技术引入国内产业化。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关于这方面的科学前沿研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相当快。“因此回国创业,现在是最佳时机。时不我待!”她认真地说。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一个普遍的困惑是:身为只拥有技术,却不熟悉国内相关政策、也无业界资源的海外归国人员,如何寻找到他们缺乏的资源、人脉以及资金。这也是每逢一地,召开政府与留学人员座谈会时,留学人员总会问的一个问题?在扬州的交流恳谈会上,当听到去年开始实施“绿杨金凤“引才计划的扬州市政府已经建立了天使投资人联盟,由政府注入天使资金并建立第三方管理团队支持创业项目,现在这项资金已经成功扶持两个项目上马后,留学人员频频点头。当听说以“530”引才计划名扬海外的无锡不仅有鼓励创新发展的配套政策,还有专门的创业孵化机构,解决归国创业人员从项目审批、到厂房选址、资金注入等一系列问题的保姆化服务后,留学人员纷纷感慨:通常他们知道政府相关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后,往往被难住的就是该如何用好这些政策以及找谁去申请办理相关事宜。因此听到这些信息,是个鼓舞,也有了方向!目前各地对海外留学人员创业项目的扶持条件、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各有不同,不过,留学人员说,走出第一步已经很好,如同在哈佛研究技术产业化的张海飞博士所言:“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在美国,政府是不会花如此多的人力、物力鼓励创新创业的。我们很幸运,生在这个时代,所以我们要回国!”

 回国就业同样需要准备

     上一届活动中最先落户东南大学的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李永辉博士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去年的活动他暂时提前回宁,要去东大进行一场类似面试的试讲。这次成功的试讲对他最终落户东大十分关键,所以他一直说:“提前准备很重要!”早在半年前他就开始与相关院系的老师开始沟通了。本届活动,同样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方仁东博士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每到一地,他都会翻开一个小本子,很认真地看着并做标记和记录。后来他告诉我,在日本的时候,他就上网把自己感兴趣的即将参观的院校相关院系领导和相关教授的名字全都记录下来,所以在扬州大学他可以在现场直接把他感兴趣的农学院相关教授的名字和研究方向当场报出来,可谓做足功课!“有人说还有一两年才结束博士研究,现在考虑回国是否过早,我觉得真不早!”方仁东说,参加“引凤工程”最大的好处就是借这个机会将他感兴趣的江苏的高校都走了一圈,通过和相关院系老师的交流,他了解到自己的所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在江苏的科研状况,自己特别有意的高校该学科近一两年的发展情况,这对于自己未来落户江苏定位于何处是非常有帮助的。活动的最后一天,我遇见风尘仆仆的他,他笑着说刚参加完去省农科院的一场面试。“聊得挺好的!”他微笑着说。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相信此次活动中最充分准备的方博士一定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找到在江苏最适合他发展的位置!

    本次活动同样做足准备的,还有来自悉尼墨尔本大学从事电气电子工程研究的张焕博士。在活动开幕式后启程去镇江的车上,他告诉我他已经去自己心仪的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参观过了,还去实验室看了一番。这个提前量令我感到有点惊讶,因为在稍后的行程中也安排了南京工业大学站。张焕博士解释说,他在悉尼的工作恰好与南京工业大学有联系,自己在国外就耳闻南京工业大学的产学研结合的氛围非常浓郁,正好借由参加本次“引凤工程”的活动,提前一天到实地好好参观下。“感觉非常好!因为,做学术和将技术产业化都是我的梦想,南京工业大学恰好把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个自信的回答让人不自觉感到未来在工业大学的校园中,即将多一位匆匆疾行的学者。

    综观本届活动的参加者们,普遍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定位都有一定的规划。可以说他们并不仅仅只是回国走一走,看一看。在来之前,他们已经在心中集结了很多疑问:国内相关专业的发展如何?我处于怎样的位置?我回来可以做什么?这些曾经积累在心头千百遍的问题在实地考察验证后,有了越来越明晰的答案,从模糊到清楚,从犹豫到坚定……有充分准备的他们选择了江苏,相信开放包容的江苏也必然会选择他们!

 

收获之旅 启迪之旅

    在10天的短暂江苏之旅中,海外学子们曾在镇江登临焦山远眺,也曾泛舟扬州瘦西湖饱览亭湖佳景,亦在无锡灵山大佛和梵宫胜境前流连……这是一场视觉上的感受之旅,也是一场精神上的启迪之旅。

    在无锡凤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交流参观时,留学人员把归国创业的总经理屈志军博士团团围住,纷纷提问。原来参观的半小时时间被拉长了……其实在参观团队中,和半导体相关专业的人非常少,大家为何对此如此有兴趣?美国匹兹堡大学药物科学系博士后王巍说比起看一个成熟的企业,听企业创始人谈创业经更有意义:比如怎么争取投资人的信任,如何寻找到匹配自身的创业团队,这样现身说法更朴实自然,让人感受到华丽背后的甘苦,体悟做人做事的技巧,这恰恰是刚回国不久的年轻海归最缺乏的。同样是研究药学的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药理系博士后万群在旁边补充道:“站了半个多小时的收获很大,真希望时间能再长点,本来对创业这条路感到有点模糊,听到屈志军博士的一席话,渐渐在心中有了方向。”

    站在连云港港亚欧大陆桥的起点处,有同样感慨的还有专门研究区域经济学的王甲樑博士,作为考察团苏北小分队的一员,她在组织本次考察的海外联络与社会服务处处长徐放的动员下来到徐州、连云港。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无悔的选择。两天的时间内,苏北考察分队先后参观了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科技创业园中的代表企业,连云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体会到徐州云龙湖的宁静秀美,也感受了连云港港的豪迈气度,受到徐州分管科技的段雄市长、连云港市长助理张序余的热情接待。苏北地区对海外人才的求贤若渴留学人员有目共睹,在国家沿海大开发战略下,江苏沿海地区的蓬勃发展潜力超越了留学人员的想象。加拿大的张秀普教授说自己非常喜欢连云港这个城市,